2025年春节期间,秉承深化“头雁”项目积极成果并弘扬乡土情怀的宗旨,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回乡之旅——“头雁”导师赴家乡探访“头雁”基地的特别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众多“头雁”导师的深切乡土之情,更赢得了全国各省“头雁”的热烈反响与积极参与。导师们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头雁”们围炉共话,不仅深入交流了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与面临的瓶颈挑战,更基于实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施策的建议,旨在为“头雁”们破解难题、开辟新径,展现了学校对“头雁”项目持续不断的资源支持与深切关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在本次活动中重申了对“头雁”的全方位支持承诺,确保他们享有与校内学生同等的资源、技术支持与交流平台。中国农业大学深植乡土情怀、践行社会责任,无论身在何方,学校始终是“头雁”们坚强的后盾,与他们并肩作战。
活动期间,中国农业大学的多位教授及导师分别前往了不同地区,对家乡的“头雁”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交流。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翟红教授,人文与发展学院孙威副教授、李梅副教授,工学院的柳沙副教授等一行人分别走访了北京怀柔区、房山区及昌平区的多个“头雁”基地。与此同时,园艺学院的刘兴旺副教授则远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永泰县,莆田市荔城区,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以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等地,对当地“头雁”基地进行了详尽考察。理学院团委书记曹国良也前往河南省荥阳市进行走访。理学院副教授马晓栋、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小平等三位导师前往辽宁省阜新市、鞍山市进行走访。经济管理学院的安玉发教授,MBA中心主任付文阁教授分别前往海南省,实地探访了海南“头雁”的生态农场。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农业大学与各地“头雁”基地的联系,也为农业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走访辽宁省“头雁”基地
春节期间,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玉发前往海南陵水,实地走访了海南省“头雁”黄凌燕的创业基地——滴滴沃家生态农场。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付文阁在春节后也前往海南进行走访。此次走访不仅是对“头雁”近年来发展成果的实地考察,更体现了中国农业大学对海南“头雁”持续关注和帮扶。
导师前往海南省走访
1月10日,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孙威走访北京市怀柔区“头雁”韩建鹏,先后参观了基地的木材加工设施、民宿、菌菇和软枣猕猴桃的立体栽种田、中草药圃以及鲟鱼人工繁育基地,并与“头雁”韩建鹏电商平台的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座谈交流。1月18日,柳沙副教授走进了昌平区“头雁”谷福春的基地。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双方在产品包装、衍生品设计及品牌互联网传播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为谷福春基地的品牌文化塑造与传播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考察设施大棚马铃薯生产情况
与此同时,翟红教授于1月23日考察了房山区“头雁”尹小杰的甘薯生产基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旨在推动甘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刘兴旺副教授则在1月20日至23日期间,连续走访了福建省多位“头雁”的基地,总结了他们在新业态下的发展共性问题。并在1月25日至26日前往河南省商丘市,针对当地“头雁”在农场规划、小麦种植及西瓜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技术需求,给予了专业指导与建议。
2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团委书记曹国良实地探访了河南省荥阳市“头雁”王全林的基地,双方就河阴石榴的种植、销售、发展瓶颈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的副教授马晓栋以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副教授郑小平等三位导师,也分别前往了辽宁省阜新市和鞍山市进行走访调研。针对导师们此次辽宁之行,“头雁”同学创作了一首《临江仙·农大专家辽宁行》以表敬意和感激之情。词中写道:“雪覆辽原添素色,棚前齐聚英贤。农科指导意拳拳。‘头雁’团队至,共话富桑田。科技兴农传妙策,初心牢记情牵。帮扶助力志如磐。愿期年谷稔,百姓乐绵延。”
走访河南“头雁”基地
自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承办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来,学校始终致力于“头雁”同学的成长与发展,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助力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翅高飞。中国农业大学在助力“头雁”成长的过程中,还积极搭建各类特色活动平台。如中国农业大学119周年校庆“头雁”展销会、中农领航“头雁”特训营、千名学子访“头雁”、首届“头雁”年货大集等活动,各省“头雁”代表都积极参与,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此次春节期间走访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农业大学与“头雁”之间的联系,更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强大动力。相信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持续帮扶下,“头雁”们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梁雪莹
审核:金芝、陶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