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深入河南省商丘片区、周口市、漯河市多地,开展精准帮扶行动,通过田间指导、产业规划等多元化服务,为当地“头雁”注入发展新动能,彰显中国农业大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技术下沉田间,破解小麦产业瓶颈。2月20日至23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王志敏和“头雁”项目导师团团长吴海芹率先开赴河南省商丘片区“头雁”基地,导师们参观指导多个同学基地。23日至25日,周口市农科院研究员黄峰,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陶宪盛一同前往河南省周口市“头雁”基地。“头雁”导师们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诊断,在小麦返青与种植、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方面对“头雁”同学开展靶向性技术指导帮扶,一田一策。这种“问题导向”的帮扶模式成效显著,导师们可高效为“头雁”解答疑惑。
走访商丘片区
管理赋能产业,激活经营新思维。2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金政前往河南省漯河市“头雁”基地进行走访指导,持续为“头雁”赋能。王彦锋、刘建华、贾敬军等16位同学参加此次导师走访活动。平顶山市、驻马店市、信阳市等地区“头雁”也前来参加。任院长在项目分析与风险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为每一位“头雁”量身定制发展策略。面对农业项目规划难题,从市场前景剖析到风险预估,助力“头雁”们规避潜在危机;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任院长分享先进理念,结合漯河当地实际,给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益的实用建议,为漯河“头雁”们的成长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前往漯河市走访指导
此次活动走访凸显中国农业大学“头雁”培育的系统性思维,既有小麦产业技术权威的现场指导,也有管理专家的战略把脉。学校通过技术指导、模式创新、资源整合等方式为“头雁”赋能,持续深化帮扶行动,为中原大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技术与管理动能。
责任编辑:梁雪莹
审核:金芝 陶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