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永良,来自石家庄新乐市,是一位老农机人,2024年12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参加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现代农机技术专题班的学习。
权永良自1993年高中毕业后,因学历限制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便踏上了成为收割机学徒的道路。在实践中,他发现了农机作业的显著收益,于是在第二年,就买的第一台上海50拖拉机并且配套上海向明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岁数稍微大点的农机前辈对这个车型并不陌生。在那个时代,联合收割机极为罕见,即便是这50马力的机型也备受追捧。其显著的优点在于视野开阔,但无驾驶室的设计让操作者在一天的劳作后,“就跟下了煤窑一样除了眼睛跟牙是白的,剩下的都是黑的,打个喷嚏能冒出来一股烟”。除了眼睛和牙齿,全身都被尘土覆盖,仿佛刚从煤窑中走出,连打喷嚏都能带出烟尘。
学在农大
然而,这样的艰苦环境并未削弱权永良对农机的热爱。他痴迷于机械,向往田园生活,这份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源自于祖辈的农民身份,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正是凭借着这份热爱与执着,权永良在农机领域不断壮大。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玉米青储机。当时,青储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小、利润高。尽管家人都极力反对,认为这与小麦收割机和拖拉机行业大相径庭,但权永良却坚信“不尝螃蟹,怎知其肥美”。他毅然投入128万,购入了两台国产中机美诺青储机。然而,在与一台2000年生产的美国纽荷兰青储机同台作业时,他深刻感受到了国产与进口机械作业效率与质量的巨大差距。那台与儿子同龄的纽荷兰机器,让权永良深受触动。
次年,他便将中机美诺青储机出售,转而购入了两台欧洲进口的二手纽荷兰青储机。之所以一次性购买两台,是因为当时进口青储机在中国市场上数量稀少,不超过二十台。权永良担心一旦机器出现故障,难以找到维修参考。因此,他选择了购买两台,以便相互借鉴维修经验。就这样,他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拥有世界顶尖品牌的青储机25台、进口大马力拖拉机5台、进口播种机7台,以及苜蓿、燕麦、小麦干草裹包设备6套。他不仅掌握了各种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技巧,还开始尝试对机械进行改造和创新,以适应不同作物的收割需求。权永良的名声逐渐在周边地区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寻求他的帮助。他的农机队也从最初的几台设备,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型号和功能的农机合作社。权永良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权永良的农机库(部分)
权永良常年在全国范围内承包土地进行种植。在顶峰时期,他曾为北京中博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配套种植了三万亩玉米。去年,他在山西五寨县魏家坡种植了2800亩玉米,在陕西定边种植了7500亩。然而,2024年对农业养殖业而言却是个灾年,玉米、小麦价格下跌,牛肉价格更是一度跌至个位数。权永良的团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连续两年亏损,让他对种地失去了信心,感到迷茫不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与农业局的一位老大哥聊天时,对方建议他去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以拓宽视野、寻找出路。于是,权永良有幸来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结识了众多农业领域的同仁。在聆听了农业大咖们的课程后,尤其是在那句“一进农大门,终身农大人”的鼓舞下,他重新找回了信心与力量。他深知,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农业始终是国家的根本。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将农业事业进行到底,并期待有机会与大家携手合作。
随着2024年的寒冬即将过去,2025年的春天即将来临,权永良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迎来丰收的季节。
材料来源:权永良
责任编辑:梁雪莹
审核:金芝、陶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