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故事

【“头雁”故事】迟永健:热爱农机的乡村耕耘者

  • 时间:2024-12-19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点击量:

迟永健,出生于1982年7月1日,汉族,沧州市南大港北尚庄村村民,12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参加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学习。曾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在2016年农民日报社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机手大赛中荣获全国总决赛100强荣誉称号,同时担任全国第二批惠农服务站站长,为周边农民推荐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传播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传递增收致富的好经验,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学在农大

迟永健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喜爱钻研农机具,中专毕业后就在村里从事农机服务,因为总是改装一些在农业生产中省时省力的农机具,所以在当地小有名气。2014年,迟永健组织成立了沧州市赞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50余名,流转耕地5000余亩,常年机械作业面积2万余亩,是当地较大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将合作社作为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示范工作,根据引进的先进农业栽培技术,改装配套农业生产机具,使得农机与农艺相匹配,在实现自身节本增效的同时,也带动了广大社员和周边农民增产增收。

2016年开始,河北省渤海粮仓成果转化等项目将合作社作为“冬小麦土下覆膜雨养旱作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在实际操作中,迟永健不断研究改进现有播种机械,通过对排种器入土破膜深度的优化,使播种深度控制在三厘米以内,有效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覆土装置采用加强型输送带和升土气的组合,覆土均匀一致。目前,此播种机械授权成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该项技术冬小麦生长季可节水10%左右,较常规旱作小麦增产15%左右,合作社内示范面积达1000余亩,辐射周边面积1万余亩。迟永健通过多次现场培训会,培训社员和农民500余人次,在现场会上他专业耐心地为社员和农民讲解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使社员和农民充分了解该技术和机械的优势,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效果。

迟永健接受采访

在沧州市地方标准《旱盐碱地油葵一年两熟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示范过程中,迟永健以基于小麦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割台为基础,研制的油葵专用割台,使油葵籽粒机收损失率大大降低,并通过皮带轮的改装对风机风量进行调整,使油葵籽粒机收籽粒净度达到90%。以前油葵的收割都是人工的,费时费力,通过这套收割机改装技术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和质量,使油葵籽粒机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玉米籽粒机收是迟永健一直以来的梦想,以华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宜机品种筛选及全程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为契机,迟永健通过将摘穗装置改装成半喂入式、将脱粒装置由原来的纹杆改装成钉尺、将鱼鳞筛改装成网眼筛、调整风机风量等措施,配合科研单位宜机收品种、宜机收时间和其他栽培措施,将玉米籽粒机收损失率、破碎率和含杂率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极大的推动了玉米籽粒在当地的生产应用。

菊科植物是药用,观赏和经济价值最高的植物,但由于其种子无胚乳。形状扁圆且千粒重很轻,在播种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基本无法实现机械精量播种,在南大港农科所引进的菊科种植科研项目中,迟永健不断实验利用气息精量播种机改装排种器,定做十孔排种盘,实现了菊科类种子的播量可控,播深一致可调节,得到农业局领导的认可和推荐 。

迟永健是一个热爱农机热爱农业的农业致富带头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迟永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合作社经营好,服务更多的父老乡亲,让现代农业真正省时省工省力。在国家推广互联网+农业的历史机遇期,迟永健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对国内国际先进技术进行吸收和改进,使自己的合作社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农业深加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

材料来源:迟永健

供图:迟永健、梁雪莹

责任编辑:梁雪莹

审核:金芝、陶宪盛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