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速览

中国农业大学“头雁”导师江西实地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 时间:2025-04-14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点击量: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赋能“头雁”,4月10日至13日,中国农业大学“头雁”导师赴江西省南昌市、赣州市开展实地帮扶活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潘志华、农学院教授李自超两位导师旨在通过精准指导,为“头雁”们拓宽经营思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头雁”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4月10日,导师们首站走访了“头雁”马利红所在的江西凯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此站汇聚了中国农业大学2023级和2024级“头雁”、华中农业大学“头雁”与江西省农业大学“头雁”,形成了校地协同、多层级联动的实践场景。期间,李自超教授针对稻种资源与育种提出技术建议,优化指导基地抗旱栽培方案;潘志华教授则针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气象灾害防控提出了宝贵建议。次日,“头雁”导师前往赣州实地考察了刘东、刘冲、戴光斌等“头雁”的种植基地,围绕稻作抗旱、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开展指导。12日,导师们深入南康区、于都县,走访“头雁”练文、朱美凡等的养殖与种植基地。 

“头雁”导师前往“头雁”基地进行走访

走访活动中,导师们通过实地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头雁”们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针对共性问题提出了多项针对性建议。李自超教授建议“头雁”要通过优化稻种选育,提升抗旱性与产量;潘志华教授则强调农业气象数据在精准种植中的应用,指导“头雁”利用气象模型规避自然灾害风险。此外,导师们还就增产增收、农产品加工、联动村民齐发展、林地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如积极组织村民发展规模经济,建议开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助力“头雁”抢占细分市场等。

“头雁”导师与“头雁”座谈会

此次走访活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人事处二级调研员李峰晖,南昌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易连发,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中国农业大学挂职干部曲越及红谷滩区、蓉江新区、南康区、于都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参与走访,形成了“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帮扶模式。这一模式加深了中国农业大学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及各市县(区)农业农村局的联系和合作,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各地区“头雁”联络员全程协调,确保了走访指导的高效性。

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始终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以教育为根基,以实践为桥梁,致力于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引领产业的领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此次江西走访活动再次彰显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产学研平台,助力“头雁”企业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标杆,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葛幸敏

责任编辑:梁雪莹

审核:金芝、陶宪盛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