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故事

【“头雁”故事】湖北“头雁”叶星:锚定绿色谋转型 农旅融合兴产业

  • 时间:2024-08-01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点击量:

我叫叶星,参加了2024年度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茶叶班)的学习,来自湖北省钟祥市。我于2013年创办了“钟祥叶玉生家庭农场”。农场位于与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相近的钟祥市长滩镇付巷村。农场总面积2300亩,其中水面面积1300亩、瓜果蔬菜面积80亩、山林面积900亩、稻田面积200亩。

农场成员共6人。2018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综合种养农场,费工多、污染重、收益低且不稳定。近年来,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做为退伍军人的我,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措施。借此契机,农场围绕旅游办农业,将田园变游园、田道变游道、农产品变游客体验品,构建起农旅融合新业态。2023年接待了游客3万人次,农场纯收入230万,实现了农场美、农家富,并跻身“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行列。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经各级部门领导的推荐,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度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示和文件后,做为新农人,我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乡村工作中:结合农场的情况,在经营模式上做了转型,并取得了很大的收益。下面我把农场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发展垂钓经济

农场承包的1300亩安坡水库水面,过去采取投肥养鱼方式。2018年禁止投肥养鱼后,农场调整了鱼苗结构,以适宜垂钓的品种为主,做到“人放天养”,打出了“安坡生态鱼”品牌,日可接待垂钓游客150人次,年销售达到350万元,其中垂钓收入占到了30%,同时垂钓还带动了餐饮、采摘、休闲娱乐等业务发展。

二、发展休闲经济

实行禁养政策后,农场一边拆去牛栏猪圈一边聘请旅游景点设计师规划休闲项目,在已损失资产180万元的情况下,仍坚持投资250万元,新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湖滨园林、文化长廊和湖岸茶吧。游客在这里赏湖风光,尽享快乐。农场没了臭气,从此人气大聚,游客纷至沓来。

三、发展采摘经济

农场按照“四季有果、想摘就摘,天天有菜、想采就采”的思路,将闲置的600亩坡地开发出来,先后种上红桃、枇杷、杨梅、大棚蔬菜等果蔬。种植一律施用农家肥、生物农药,确保了质量安全。2023年农场共产出果蔬20万斤,全部以“游客采摘”和“电商销售”的方式售出,收入达到90多万元。

四、发展营地经济

农场注重体现“家”的风味、“农”的本色,以此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为了让游客能有更好的休闲体验,2018年农场投资140万元建设湖岸民宿和露营驻地,办起了“农家乐”,游客既可以长期租住,也可以短期歇息,2023年已实现了年收入100万元。

五、发展观光经济

农场起初承包了村集体400亩山林,由于长期闲置,成了一篇杂木丛生的“荒山”。兴办旅游项目后,农场按照规划种上了风景树,办起了盆景园,游客可到山林间游玩赏景,一座倚湖而建的生态园林悄然而生。

六、发展品牌经济

农场依靠生态优势,打造农产品品牌。200亩水稻田处于两片山林之间,泉水灌溉,病虫害少,加之采用绿色种植规程操作,生产出的大米清甜可口。农场注册了“叶班长”商标,申请了绿色认证。为扩大品牌影响力,农场入驻电商平台,增加销售额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品牌宣传。而今,农场的生态农产品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信得过的放心食品。

钟祥玉叶生家庭农场一隅

作为一名党员,有幸参加本次中国农业大学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茶叶班)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头雁”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农场将建设冷链仓储、加工生产等设施,和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去服务和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振兴乡村产业,“头雁”势必在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