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培训班(第一期)学员,广西南宁横州市长寨白花村人,先后从事过货物运输、房屋装修、边贸、铝材销售等工作。2012年回归田园,创新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在“世界茉莉花之都”旁,引领1000多户农户开辟木瓜套种南瓜的特色农业新路径,为当地农户开辟了继茉莉花后的又一稳定增收渠道,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广西“头雁”谢应
开拓创业,发展特色产业
“世界茉莉花之都”横县不仅有种植茉莉花的传统,也有种植木瓜的传统,种植出来后木瓜经去皮、刨丝、切丁、烘干,配以酱油、大蒜、辣椒、米酒等调料,便可成为一道令人垂涎的佐餐美食——木瓜丁、木瓜丝。2012年,在商海中搏击多年的谢应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白花村。面对当地木瓜酱菜产业小、散、弱的现状,他敏锐地察觉到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传统晾晒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更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于是,谢应刚踏上了探索与创新的征途。
他深入田间地头,学习种植技术;远赴多地考察,引进先进设备。2013年,他牵头成立了“横县恒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等方式,带领农户走上木瓜与南瓜套种的绿色高效农业之路。几年间,合作社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亩扩展至1200多亩,木瓜年产量高达9000吨,南瓜年产量也达2100吨,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双丰收,开拓出了横州市除茉莉花种植之外的另一条木瓜(南瓜)套种种植的致富之路。
横县恒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村民在移植木瓜
守正传承,专注创新
谢应深知,要想让木瓜产业真正腾飞,必须解决烘干与储存的难题,他紧紧地抓了全国各个木瓜酱菜生产厂家急需木瓜丝(丁)的初级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的信息。2021年,他不顾疫情风险,远赴河南引进先进烘干设备,并在横州建立了首个木瓜丝(丁)机械烘干生产线,实现了从手工晾晒到机械烘干的跨越。同时,他建立了标准化的工厂化加工流程,与多家知名酱菜企业签订产销合同,确保了产品市场的稳定与扩大。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木瓜酱菜的质量与产量,更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户的积极参与,连片种植面积3000多亩,套种南瓜木瓜面积3000多亩,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增收八千多万元,使横州市的木瓜产业成为仅次于茉莉花产业的横州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成为横州市农村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另外,宝农公司的木瓜生产基地的建立,培育和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农村技术人才,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带动农民就业1000多人(其中带动脱贫人口20多人)。合作社也得到长足发展,合作社由最初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发展到拥有农机具50多台,拥有6000多平方工厂初加工基地,2条生产烘干线,1550平方冷库库存初具规模的合作社和公司。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谢应接受电视台采访
横州的木瓜种值合作社取得的成绩,推动了横州市木瓜产业的发展。谢应的努力和辛勤也获得了广大农户的尊重和认可,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谢应这位致富带头人。2023年,横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木瓜种植大户”称号,表彰他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贡献。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合作社和宝农生态公司申请并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称号,以及木瓜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为木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谢应将战略目光脱离花都横州,着眼于宾阳、贵港等县市,甚至全广西,致力于做大做强广西木瓜产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广西“头雁”谢应
供图:庞如意、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