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故事

青春作伴好还乡

  • 时间:2024-07-24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头雁”项目工作专班
  • 点击量:

我是菅荣荣,一名90后返乡创业者,是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培训班的学员。2020年,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在此之前,我有幸获得了去法国普瓦捷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这所大学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母校,在那里的经历让我深受启发,也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

我在法国学习电影制作,还记得刚拿到毕业证那天,我满怀憧憬地想象着自己以后在影视行业成功的样子。我认为,我在法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一定能让我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

在毕业前夕,我刷社交媒体时看到了家乡安阳市团委发出的一封信,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信中提到对大学生创业会给予贷款全额贴息、放宽经营场所等优惠政策。这封信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悄然发芽。我开始思考:我能否将在法国所看到的先进农业理念带回家乡?我能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些什么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做出了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大胆的决定——回乡创业。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他们先是震惊,继而是担忧。"你学的是电影制作,又在国外留过学,怎么想到要回来种地啊?"爸爸的话虽然有些扎心,但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带着在普瓦捷大学学到的知识和对家乡的热爱,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跑遍全村,说服村民们将闲置的土地租给我。我向他们介绍了法国的一些先进农业理念,比如有机种植和精准农业,这让很多村民对我的计划产生了兴趣。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整合了20亩耕地,成立了合作社,开始种植番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我在法国学到了一些农业知识,但站在地头,望着一片绿油油的杂草,我还是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我意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内黄县农业农村局伸出了援手,帮我联系上了河南农业大学。记得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时,我激动地跟她分享了我在法国学到的农业知识。她听后很感兴趣,说:"你在国外的经历很宝贵,我们可以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她的指导下,我将法国所学与中国传统农业智慧相结合,一步步学习,慢慢成长为一个"懂行"的新农人。

目前我们的基地已经发展到了500亩地,拥有10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保证了番茄从种植到加工的高质量标准,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实行采摘、筛选、机器装箱的全流程,使产品达到国家卫生、质量安全、绿色食品标准。

我们始终秉持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严格把控番茄从种植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巧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从采摘、筛选到机器装箱的全流程管理。这不仅确保我们的产品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质量安全要求和绿色食品标准,更体现了我们对可持续农业的坚定承诺。我们深信正是这种对卓越品质的热忱和对每一个细节的专注,才能为消费者奉上安全、健康、美味的番茄产品。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为消费者的餐桌带来更多的惊喜!

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头雁”,我深感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能力,更要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这份责任既让人感到压力,也激发了我的斗志和动力。

通过在中国农业大学,我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营销策略和技术知识。这些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让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也促进了我个人的全面成长。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更懂得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这些收获不仅对我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更为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让我个人得到成长,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最新更新